我站顺利完成2025年度蒙古国多年冻土与气候综合监测网络长期定位观测数据收集和仪器维护工作
2025年6月22日至30日,在蒙古第五届国际环境科学技术大会闭幕之后,我站乔永平副站长、博士后王栋和娄佩卿与蒙古科学院地质与地理研究所Saruulzaya Adiya研究员团队联合开展了蒙古国多年冻土野外调查与观测设备维护工作。此次联合考察工作区域涵盖蒙古阿尔泰山、杭爱山及肯特山等典型多年冻土分布区,行程超过5000公里。本次联合考察的主要任务包括:(1)野外观测数据收集:获取我站于2023年和2024年在蒙古国多年冻土区布设的10套地面气象与活动层水热监测系统的最新观测数据;(2)观测设备维护:对已部署的观测仪器(包括自动气象站、土壤水热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等)进行全面检查与维护,确保设备运行稳定、数据采集连续可靠;(3)沿线地温数据回收:沿调查路线回收已布设的HOBO地面温度记录仪,采集地表温度序列数据,并对丢失或损坏的探头进行现场补设,保障观测数据的完整性与代表性。
图1. 2025年蒙古多年冻土野外调查线路图
此次野外工作进一步深化了中蒙双方在多年冻土监测与科研领域的合作关系,稳步推进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蒙—俄寒区环境联合观测网络的构建。采集的数据将用于多年冻土变化过程分析与模型参数优化研究,对揭示蒙古高原多年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现实价值。
图2. 2025年野外考察中蒙人员合影
图3. 观测数据收集与设备维护
图文:王栋 审核:吴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