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完成阿尔金地区2025年度多年冻土野外调查和仪器维护工作
2025年5月10日至5月14日,我站乔永平副站长、朱小凡副研究员、刘广岳工程师、研究生宫鹏、唐问悉和赵晋彪等十余人,在青藏高原阿尔金地区开展了多年冻土调查和仪器维护工作,具体包括:(1)收集地面气象和活动层水热监测系统数据;(2)采集12个冻土地温钻孔数据,并维护相关观测仪器;(3)布设HOBO近地表温度监测探头和安装地面形变仪器一套;(4)针对典型地面形变和多边形区域开展了无人机调查;(5)针对典型冻土地貌开展电磁法地球物理调查;(6)采集阿雅克库木湖南、北两岸水样和典型区域的土壤样品等。此外,我站还配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方广有研究员团队完成了类火星冻土地貌区域探地雷达数据采集以及火星车载荷实验。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北缘,平均海拔逾4500米,区内广泛分布着高原荒漠生态系统及岛状多年冻土。我站自2012年起系统性开展阿尔金山腹地冻土与环境变化监测,目前已建成包括自动气象站和多年冻土地温观测的综合监测系统。本次野外考察重点对典型区域的监测设备进行了维护升级,并收集了冻土区的气象和地温观测数据。通过对阿尔金地区多年冻土区的连续系统监测,可进一步揭示高寒荒漠多年冻土水热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
图1 气象监测仪器维护
图2 监测点围栏安装
图3 不同下垫面条件下的土壤样品采集
图4 阿雅克库木湖北岸水样采集
图5 钻孔地温数据收集
图6 地表形变区无人机调查
图7 冻胀草丘区域的电磁法地层结构探测
图8 多边形地貌表层结构的探地雷达探测
图9 火星车载荷实验
图文:赵晋彪,刘广岳 审核:吴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