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召开2025年度重要工作部署会议

2025年3月10日,我站召开2025年度重要工作部署会议,会议由站长吴通华研究员主持,在兰科研技术人员近20人参加会议。此次会议围绕我站的主攻研究方向、重大在研项目情况、2025年重要工作安排及长期发展规划展开了深入讨论。

image001.jpg

今年我站将继续夯实高原多年冻土综合监测的基础,聚焦多年冻土变化过程和机理、生态水文效应、与气候的相互作用等主要学科方向,以多年冻土变化的特征和过程、陆面过程模拟、生态水文效应、以及致灾机理和防治为主要研究方向。围绕气候变化科学国际前沿开展冻土研究,为高原冰冻圈、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寒区水文研究、寒区工程建设、及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数据资料和决策依据。

今年我站将集中力量打造马衔山多年冻土综合监测示范窗口,期望与兴隆山保护区联合建成集观测研究和科普教育为功能的监测站点,为下一步省级野外观测站建设打好基础。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现有固定人员20人,流动人员24人,涵盖研究员、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多个职称层次,人员结构日趋合理,但仍需围绕主攻方向积极引才,实行特别研究助理择优留站工作,进一步优化研究技术人员组成结构。

会上吴通华研究员重点介绍了2025年度重要工作安排:一、定期开展青藏线全线观测维护和数据采集,每2个月1次,由乔永平副站长负责;二、10月初开展兰州 - 格尔木 - 阿尔金 - 乌鲁木齐 - 西昆仑 - 改则、温泉、卓乃湖等大野外工作,由乔永平及熟悉各典型区的人员联合负责;三、4 - 5月加强马衔山观测样地建设,由王武负责联系保护区负责人;四、6月和9月进一步推进蒙古多年冻土与气候综合监测网络建设;五、10月完成北极重点研发项目结题工作;六、积极策划新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先导项目;七、组织全站研究力量撰写大文章和相关专著;八、开展阿拉斯加与俄罗斯的境外野外考察;九、整理和发布站上长期观测数据。

我站目前承担了多项重大在研项目,涉及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与课题、基础资源调查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人才B类和国际合作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重点实验室交叉团队项目、甘肃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多个类别,研究内容覆盖北极陆地环境变化、多年冻土本底调查、冰冻圈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等多个领域。针对各类重大项目申请难度大、周期长、任务急的特点,研究站将充分发挥各位科研技术人员的积极性,由项目负责人统筹安排执行进度,推进落实各项科研目标及成果。

我站的长期发展规划将围绕完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综合监测网络,重点建设马衔山、西大滩等典型观测场地;强化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北极多年冻土对比研究;积极谋划和争取科技部、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等“白名单”重大项目;努力在NSP子刊级别以上刊物发表高水平成果;培养基金委青年基金(A、B、C类)、万人计划、长江学者、省杰青等高水平人才;加强与国内科研机构、高校和地方政府的实质性合作,加大科普和宣传力度,力争把我站建设成监测网络立足高原面向世界、承担任务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科研成果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团队人才群英汇聚的开放性国家野外观测研究平台。

图文:史健宗    审核:吴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