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与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开展学术交流

2024年122日,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程逢研究员一行5人到我站格尔木基地进行调研交流,乔永平副站长和其余驻站人员参加了此次调研交流活动。程逢研究员简要介绍了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的背景,其团队近期研究工作主要利用新型光纤传感技术(分布式光纤传感地震观测技术,DAS)与人工智能技术(AI)来进行传统地震观测与解释手段与方法的拓展与革新。程逢研究员研究小组将致力于发展从通信光缆等光纤传感媒介中提取高分辨率、高质量地震观测数据的新方法、新技术并评估其在地震以及相关领域的应用价值。乔永平副站长围绕我站的建站历史、野外观测站点、观测项目、近年科研进展及后勤管理等方面向来访人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给程逢研究员一行初次进行高原科研任务中的注意事项和任务需求等进行了详细说明,并为该团队提供了钻孔公司业务协商、车辆租赁和仪器设备保管存放等多方面的协助。双方就野外台站在建设、观测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野外观测场点布设和仪器设备长期连续观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程逢研究员一行也参观了我站格尔木基地的土壤实验室和温室大棚等园区基础设施。

image001.jpg

程逢研究员团队与乔永平副站长在我站合影

应我站吴通华研究员邀请,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程逢研究员2024年7月1日来我站交流访问,并作“利用地震学方法进行冰冻圈监测”的学术报告,该报告由吴通华研究员主持。程逢研究员首先介绍了地震观测系统在冰冻圈监测中的独特优势。他强调,相较于传统方法,地震观测系统不仅具有更低的观测成本,还能提供更高成像分辨率和更精准的模拟因果分析,展现出其强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随后,程逢研究员以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的可控冻土解冻监测实验为案例,全面展示了地震波结构反演、冻土结构变化的定量时移分析、以及冻土变化对地震响应的定量分析等关键技术。他详细阐述了传统三分量地震仪和分布式光纤地震传感系统在多年冻土监测中的创新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接着,程逢研究员深入介绍了冰冻圈水热力学过程建模的思路和流程。他运用深度学习技术,通过优化和调整模型参数,显著提高了模型对活动层和多年冻土层水热模拟的准确性,降低了误差。最后,程逢研究员分享了他在冰冻圈变化过程和冻土水热过程耦合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强调,结合地震观测技术、水热力学模拟和机器学习解释方法,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冰冻圈水热演化过程及其不同圈层的水热力学耦合机制,为冰冻圈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报告结束后,与会人员纷纷就报告中提到的方法和技术展开热烈讨论,与程逢研究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北研究院的30多名科研人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image003.jpg

程逢研究员学术报告会交流现场

图文:乔永平,王栋

审核:吴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