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2022,06
近日我站博士研究生在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杂志发表两篇Research Highlights短文
世界著名科学刊物《自然》子刊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杂志Research Highlights栏目近日分别报道了我站博士研究生王栋和娄佩卿在多年冻土研究中应用数字土壤制图和无人机技术的研究进展。王栋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 ...
-
14
2022,03
极端暖事件变化对多年冻土活动层水热过程的影响研究取得进展
过去数十年来,极端气候事件对冻土环境已造成了显著的影响,其中,发生在冷季的极端暖事件可以显著影响并改变活动层的水热状态。选择中国三大多年冻土区(东北高纬度多年冻土区、西北山地多年冻土区、青藏高原高海拔多年冻土区)为研究区,使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0.5°*0.5°逐日网格气象数据,以ETCC ...
-
04
2021,11
青藏高原大范围多年冻土区地面形变遥感研究取得进展
已有观测和模型表明,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大,年平均地温升高和热融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地面形变是多年冻土退化的重要指示器,然而目前地面形变的研究多集中在较小空间尺度的研究上,并且对多年冻土区冻融过程的时空异质性考虑不足,而且大尺度大范围地表变形的空间特征以及控制因子仍不清楚。中国 ...
-
03
2021,11
山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取得进展
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使得山地生态系统变得非常脆弱,山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供给能力也受到了威胁,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近年来,山地生态系统服务领域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但对当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仍然缺乏系统性研究。为此,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 ...
-
27
2021,10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近地表及根系土壤水分产品精度验证工作取得进展
青藏高原广泛分布的多年冻土通过其独特的下垫面水热交换特征影响着区域水文和水循环过程。土壤水分是理解多年冻土区陆-气间能水交换过程的关键参数之一,是影响多年冻土状态、气候变化响应及区域生态特征的重要因子。青藏高原季节冻土区的土壤水分验证工作已开展近十年,但是多年冻土区的土壤水分产品验证工作相对较少。因 ...
-
14
2021,09
首套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综合观测数据集发布
青藏高原是全球中低纬度地区多年冻土分布最为广泛的地区,大量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存在和变化强烈影响着区域乃至全球的水文、生态和气候系统。然而,由于青藏高原高寒缺氧、人类生存条件差、交通极不便利,数据资源非常贫乏,尤其是在极高海拔的多年冻土区,这种状态不仅严重地限制了对于该区域气候、环境和冻土等 ...
-
13
2021,09
长期增温实验揭示北极多年冻土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潜力的适应性变化
环北极多年冻土碳库储量大、碳密度高,在全球冻土碳反馈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全球变暖,环北极多年冻土正在经历自上而下的渐进消融或者快速的热喀斯特发育。多年冻土退化过程将释放大量的土壤碳,随之被微生物降解并以温室气体形式释放到大气中。已有众多研究关注环北极多年冻土碳排放量及变化趋势,而对多年冻土 ...
-
27
2021,08
短期变暖实验表明北极泥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和功能之间相对独立
环北极多年冻土区中储存着大量有机碳,约为当前大气中碳储量的二倍。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地区多年冻土升温和退化加快。多年冻土退化过程中有机碳被微生物分解后以温室气体的形式排放至大气中,从而进一步加剧气候变暖。在冻土碳反馈过程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对升温的响应特征和规律对评估多年冻土区碳排放的影响具有 ...
-
19
2021,07
不同土壤导热率方案在青藏高原陆面过程模型中的应用研究取得新进展
土壤导热率是揭示和预估土壤热力变化的重要物理参数,同时也是数值模拟中关键的输入参数。当前土壤导热率参数化方案众多,不同方案在不同地区的表现性能差异较大,特别是加入到陆面过程模型后将对模拟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为了准确模拟青藏高原土壤热状况,选择一个合适的土壤导热率方案对于陆面过程模式以及数值 ...
-
21
2021,06
第三极冻土有机碳储量估算取得新进展
冻土中储存着大量有机碳,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且周转时间最长的碳库。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冻土发生大范围退化,导致其封存的大量有机碳被微生物分解释放,进一步加剧气候变暖。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第三极是全球气候变暖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其冻土中储存的有机碳可能成为气候变暖环境下的潜在碳源,之前已有第三极冻土有机碳储 ...
-
26
2021,05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活动层水热关键陆面过程模拟研究取得进展
陆面过程模型数量、种类繁多众多,对陆面模式的参数化方案进行评估有助于增强我们对模型行为的理解,并为模型的改进提供参考。由于在一个建模框架内选择参数化方案非常简单,Noah-MP在相关模型比较工作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目前针对多年冻土区土壤水热过程的模型比较研究仍然比较匮乏。针对以上问题,中国科学 ...
-
12
2021,05
我站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潜在融沉风险预估研究取得新进展
为了预估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融沉风险状况,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吴通华研究员及课题组成员通过多评估指数模型(即,沉降指数 Is,风险区划指数 Ir,容许承载力指数 Ia)相结合的方式,对整个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潜在融沉风险进行模拟预估。通过对比分析三个模型的结果发现,由于每个模型考虑的影响因素(主要 ...
-
28
2021,04
我站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不同植被类型生态系统碳收支模拟取得重要进展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多年冻土区是全球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其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分解释放可能会与气候变化形成正反馈,从而加速全球变暖。准确预测多年冻土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依赖于对陆地碳循环调控机理的深入解析。研究组利用动态植被模型,结合长期观测点的土壤水热及碳通量数据, ...
-
01
2021,04
我站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空间分布变化模拟和预估取得新进展
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高海拔多年冻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包括:年平均地温(MAGT)上升,活动层厚度(ALT)增厚,多年冻土厚度减薄和多年冻土范围减少等现象。多年冻土退化不仅对寒区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还会对地下水动态过程产生显著影响。全面了解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发生的变化,包括年平均地温(MAGT)和 ...
-
08
2017,11
多年冻土调查和监测为青藏高原地球科学研究、环境保护和工程建设提供科学支撑[2017年10月发表于院刊]
[摘要]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影响的日益显著,多年冻土变化对生态、水文、气候和工程建设的影响日渐突出,多年冻土的长期定位监测和大范围野外调查已经成为冰冻圈、生态、水文、气候和寒区工程建设等方面深化研究和解决重大科学和工程问题的重大需求。中科院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简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