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2022,06

    依托我站实施的“科创计划”在马衔山多年冻土与环境综合观测场顺利开展野外观测和社会实践活动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依托各野外台站实施了“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 (简称:科创计划)。2022年5月28日-29日,我站特别研究助理陈杰博士、兰州理工大学项目协助指导老师郝君明博士、来自兰州理工大学和兰州大学的科创计划本科生(刘振源、梁胤禛、宋鹏月、韩文杰、郝大鹏、彭子棋等)、 ...

  • 14

    2021,09

    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冻土科考组2021年环藏北高原科学考察圆满结束

    2021年7月29日,我站联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开展了对青藏公路/铁路沿线、羌塘自然保护区腹地——改则县及日土县、国道219线西昆仑山区进行了环藏北高原多年冻土野外综合考察。野外综合考察内容包括对该区域固定站点的多年冻土、活动层和气象的野外观测和数据下载,无人机航拍和地表 ...

  • 11

    2021,07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南北极野外站多位负责人到我站调研交流

    7月9日,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南极中山国家站胡红桥站长、赵勇常任站长、南极长城国家站丁海涛副研究员、北极黄河站马红梅副站长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业务主管李杰一行5人到我站格尔木基地进行调研交流,我站吴通华研究员、吴晓东研究员、乔永平高级工程师和驻站职工及学生参加了此次调研交流活动。上午,在吴晓东研究员和乔永 ...

  • 02

    2021,07

    基于辐射制冷的冻土保护技术和产品测试项目完成野外仪器安装工作

    2021年6月28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藏北高原冰冻圈特殊环境与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与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联合实施的“基于辐射制冷的冻土保护技术方法和产品测试”合作项目,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北界西大滩综合观测场完成野外仪器安装工作,正式开始野外长期连续观测。南京大学现代工 ...

  • 08

    2021,05

    我站首次采用大型无人机完成青藏高原典型多年冻土区野外综合考察

    2021年4月15日至4月30日,我站联合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北京飞马航遥科技有限公司以及甘肃方维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采用飞马V100和V300大型无人机对青藏高原五道梁地区和祁连山地区进行了多年冻土及冻融灾害综合野外考察。本次考察首次采用大型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搭载可见光、热红外、多光谱多种 ...

  • 15

    2020,12

    长江上游沱沱河源区多年冻土综合科学考察顺利完成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孕育着黄河、长江、澜沧江等亚洲的重要河流,被称为“亚洲水塔”。青藏高原现存多年冻土的总面积约为106万平方公里,其广泛分布的多年冻土通过独特的水分运移影响着区域水文和水循环过程。2020年10月3日至11月26日,由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青藏高原研究所 ...

  • 24

    2020,07

    我站联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完成青藏公路沿线形变观测和色林错地区测温探头安装工作

    2020年7月1日至11日,我站博士在读研究生周华云和刘世博联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研究生对青藏公路沿线西大滩、五道梁、风火山、唐古拉、两道河五个多年冻土地表形变观测场进行了水准观测,获取了青藏公路沿线151个观测点的形变数据,并利用无人机对该地区地形地貌等信息要素进行了考察。随后对我站去年在西藏第一 ...

  • 29

    2019,11

    我站参与完成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色林错上游多年冻土考察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等亚洲 10 多条主要河流发源地,素有“亚洲水塔”之称。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变化正在对“亚洲水塔”产生巨大影响。“亚洲水塔”地区特别是江河湖源区的冰川、积雪、冻土、湖泊和河流等关键过程和变化,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的综合科学考察关注的重点科学问题之一。20 ...

  • 20

    2019,09

    我站联合香港中文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进行昆仑山石冰川野外考察

    9月13日至19日,香港中文大学胡燕博士、张佳华博士,西南交通大学王晓文博士、蔡嘉伦博士一行4人来我站进行石冰川联合野外调查。我站朱小凡助理研究员和郝君明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联合野外考察。针对昆仑山型石冰川的特点,此次野外工作借助无人机进行了石冰川地貌特征测绘,采用样方法测定块石砂砾的粒径,以及探坑 ...

  • 19

    2019,09

    我站与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完成五道梁地区土壤温湿度监测网络布设

    2019年9月6日至18日期间,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筹)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赵天杰副研究员团队联合我站邹德富助理研究员等共10人赴青藏高原五道梁地区进行多年冻土区土壤温湿度监测网络的布设工作。本次工作内容属于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中“亚洲水塔动态变化及影响”专题和“亚洲水塔区水循环动态监测与模拟 ...

  • 24

    2019,04

    可可西里卓乃湖-新生湖(盐湖)流域湖泊冻土综合考察顺利完成

    位于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境内的卓乃湖自发生溃决以来,由此导致的一系列连锁性水文生态地质效应逐步显现,例如下游新生湖(盐湖)水水位持续上升为青藏公(铁)路带来安全隐患,卓乃湖裸露湖盆区的细沙成为区域沙尘暴形成的重要物质来源,卓乃湖东岸沙丘正在形成和发展,卓乃湖-新生湖(盐湖)流域连通和水位变化不可避免带 ...

  • 04

    2018,09

    我站科研人员对青海省兴海县温泉乡热融滑塌进行了野外考察

    青海省兴海县温泉乡温泉村牧场2018年9月1日凌晨发生热融滑塌事件,滑塌体长度70余米,面积约2000m2。该次滑塌造成大面积的草场破坏,几乎阻断了通往温泉村的道路。热融滑塌又称溯源融流滑坡。在厚层地下冰分布的斜坡上,由人为活动(如工程施工或挖方取土)或自然因素(如河流侵蚀坡脚)而造成地下冰暴露,在 ...

  • 09

    2017,10

    我站八月开展青藏公路沿线野外监测和仪器维护工作

    8月1日-24日,我站刘广岳助理研究员、岳广阳助理研究员和肖瑶助理研究员带领10名研究生赴青藏公路沿线开展青藏公路沿线野外监测和仪器维护工作。岳广阳助研和刘广岳助研带领郝君明博士和周华云博士等在沿线各个站点开展了植被调查、冻土变形测量、地物光谱测量和无人机航拍监测。肖瑶助研和朱小凡博士带领倪杰博士和 ...

  • 25

    2015,06

    2015年上半年马啣山多年冻土区野外调查工作简讯

    马啣山山顶残存的岛状多年冻土为黄土高原地区多年冻土存在的“活化石”。自2008年以来,我站开展了这一地区特殊气候和特殊环境背景下岛状多年冻土退化机理的研究,建立监测站点。2014年初,我站与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签订了“马啣山生态环境监测合作协议”,共建“马啣山多年冻土与环境科学观测基地” ...

  • 12

    2014,09

    兰州大学6名学生来我站进行暑期野外教育实践活动

    2014年8月3日-14日,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地理科学基地班的6名同学在我站进行了为期12天的暑期野外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同学们参观了我站实验室和青藏公路沿线的多年冻土观测场点,并全程参与了8月份的野外调查工作。在协助我站科研人员进行多年冻土区植被、土壤调查取样和物探勘测等工作过程中,各位同学切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