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2021/09
长期增温实验揭示北极多年冻土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潜力的适应性变化
环北极多年冻土碳库储量大、碳密度高,在全球冻土碳反馈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全球变暖,环北极多年冻土正在经历自上而下的渐进消融或者快速的热喀斯特发育。多年冻土退化过程将释放大量的土壤碳,随之被微生物降解并以温室气体形式释放到大气中。已有众多研究关注环北极多年冻土碳排放量及变化趋势,而对多年... 环北极多年冻土碳库储量大、碳密度高,在全球冻土碳反馈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全球变暖,环北极多年冻土正在经历自上而下的渐进消融或者快速的热喀斯特发育。多年冻土退化过程将释放大量的土壤碳,随之被微生物降解并以温室气体形式释放到大气中。已有众多研究关注环北极多年冻土碳排放量及变化趋势,而对多年...
-
27
2021/08
短期变暖实验表明北极泥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和功能之间相对独立
环北极多年冻土区中储存着大量有机碳,约为当前大气中碳储量的二倍。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地区多年冻土升温和退化加快。多年冻土退化过程中有机碳被微生物分解后以温室气体的形式排放至大气中,从而进一步加剧气候变暖。在冻土碳反馈过程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对升温的响应特征和规律对评估多年冻土区碳排放的影响... 环北极多年冻土区中储存着大量有机碳,约为当前大气中碳储量的二倍。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地区多年冻土升温和退化加快。多年冻土退化过程中有机碳被微生物分解后以温室气体的形式排放至大气中,从而进一步加剧气候变暖。在冻土碳反馈过程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对升温的响应特征和规律对评估多年冻土区碳排放的影响...
-
19
2021/07
不同土壤导热率方案在青藏高原陆面过程模型中的应用研究取得新进展
土壤导热率是揭示和预估土壤热力变化的重要物理参数,同时也是数值模拟中关键的输入参数。当前土壤导热率参数化方案众多,不同方案在不同地区的表现性能差异较大,特别是加入到陆面过程模型后将对模拟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为了准确模拟青藏高原土壤热状况,选择一个合适的土壤导热率方案对于陆面过程模式以及... 土壤导热率是揭示和预估土壤热力变化的重要物理参数,同时也是数值模拟中关键的输入参数。当前土壤导热率参数化方案众多,不同方案在不同地区的表现性能差异较大,特别是加入到陆面过程模型后将对模拟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为了准确模拟青藏高原土壤热状况,选择一个合适的土壤导热率方案对于陆面过程模式以及...
-
21
2021/06
第三极冻土有机碳储量估算取得新进展
冻土中储存着大量有机碳,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且周转时间最长的碳库。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冻土发生大范围退化,导致其封存的大量有机碳被微生物分解释放,进一步加剧气候变暖。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第三极是全球气候变暖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其冻土中储存的有机碳可能成为气候变暖环境下的潜在碳源,之前已有第三极冻土有机... 冻土中储存着大量有机碳,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且周转时间最长的碳库。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冻土发生大范围退化,导致其封存的大量有机碳被微生物分解释放,进一步加剧气候变暖。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第三极是全球气候变暖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其冻土中储存的有机碳可能成为气候变暖环境下的潜在碳源,之前已有第三极冻土有机...
-
26
2021/05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活动层水热关键陆面过程模拟研究取得进展
陆面过程模型数量、种类繁多众多,对陆面模式的参数化方案进行评估有助于增强我们对模型行为的理解,并为模型的改进提供参考。由于在一个建模框架内选择参数化方案非常简单,Noah-MP在相关模型比较工作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目前针对多年冻土区土壤水热过程的模型比较研究仍然比较匮乏。针对以上问题,中国科学院西... 陆面过程模型数量、种类繁多众多,对陆面模式的参数化方案进行评估有助于增强我们对模型行为的理解,并为模型的改进提供参考。由于在一个建模框架内选择参数化方案非常简单,Noah-MP在相关模型比较工作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目前针对多年冻土区土壤水热过程的模型比较研究仍然比较匮乏。针对以上问题,中国科学院西...
-
12
2021/05
我站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潜在融沉风险预估研究取得新进展
为了预估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融沉风险状况,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吴通华研究员及课题组成员通过多评估指数模型(即,沉降指数 Is,风险区划指数 Ir,容许承载力指数 Ia)相结合的方式,对整个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潜在融沉风险进行模拟预估。通过对比分析三个模型的结果发现,由于每个模型考虑的影响因素(主要包... 为了预估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融沉风险状况,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吴通华研究员及课题组成员通过多评估指数模型(即,沉降指数 Is,风险区划指数 Ir,容许承载力指数 Ia)相结合的方式,对整个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潜在融沉风险进行模拟预估。通过对比分析三个模型的结果发现,由于每个模型考虑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
-
28
2021/04
我站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不同植被类型生态系统碳收支模拟取得重要进展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多年冻土区是全球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其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分解释放可能会与气候变化形成正反馈,从而加速全球变暖。准确预测多年冻土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依赖于对陆地碳循环调控机理的深入解析。研究组利用动态植被模型,结合长期观测点的土壤水热及碳通量数...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多年冻土区是全球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其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分解释放可能会与气候变化形成正反馈,从而加速全球变暖。准确预测多年冻土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依赖于对陆地碳循环调控机理的深入解析。研究组利用动态植被模型,结合长期观测点的土壤水热及碳通量数...
-
01
2021/04
我站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空间分布变化模拟和预估取得新进展
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高海拔多年冻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包括:年平均地温(MAGT)上升,活动层厚度(ALT)增厚,多年冻土厚度减薄和多年冻土范围减少等现象。多年冻土退化不仅对寒区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还会对地下水动态过程产生显著影响。全面了解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发生的变化,包括年平均地温(MAGT)和活动层厚... 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高海拔多年冻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包括:年平均地温(MAGT)上升,活动层厚度(ALT)增厚,多年冻土厚度减薄和多年冻土范围减少等现象。多年冻土退化不仅对寒区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还会对地下水动态过程产生显著影响。全面了解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发生的变化,包括年平均地温(MAGT)和活动层厚...
-
08
2017/11
多年冻土调查和监测为青藏高原地球科学研究、环境保护和工程建设提供科学支撑[2017年10月发表于院刊]
[摘要]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影响的日益显著,多年冻土变化对生态、水文、气候和工程建设的影响日渐突出,多年冻土的长期定位监测和大范围野外调查已经成为冰冻圈、生态、水文、气候和寒区工程建设等方面深化研究和解决重大科学和工程问题的重大需求。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 [摘要]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影响的日益显著,多年冻土变化对生态、水文、气候和工程建设的影响日渐突出,多年冻土的长期定位监测和大范围野外调查已经成为冰冻圈、生态、水文、气候和寒区工程建设等方面深化研究和解决重大科学和工程问题的重大需求。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
-
27
2014/06
我站多篇研究论文的研究结果被IPCC第5次评估报告多次引用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1工作组第5次评估报告(IPCC-WG1-AR5)于2014年5月正式发布,并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第2和第3工作组的评估报告也已在IPCC网站上公布。我站科研人员的6篇文章被引用,至少引用22次(见附表)。其中由赵林、吴青柏、吴通华研究员等人2010年发表于《Permafrost and Periglac...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1工作组第5次评估报告(IPCC-WG1-AR5)于2014年5月正式发布,并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第2和第3工作组的评估报告也已在IPCC网站上公布。我站科研人员的6篇文章被引用,至少引用22次(见附表)。其中由赵林、吴青柏、吴通华研究员等人2010年发表于《Permafrost and Perigla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