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李吉均院士和资源环境学院张廷军院长一行访问我站马啣山多年冻土观测基地
马啣山是祁连山东延的余脉之一,位于兰州市以南40km处,海拔3670.4m,是黄土高原范围内的最高点。1985年,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山顶发现了残存的岛状多年冻土,并将其视
为黄土高原地区多年冻土存在的“活化石”,成为研究西部高海拔多年冻土退化过程的天然实验室。由于其特殊的地貌和气候特征,发育着丰富冰缘现象和古冰缘地貌遗迹。2008年在国家基金项目的支持下,我所科研人员开始在马啣山对多年冻土发育环境和区域气象特征进行定位观测。2014年我所和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作,对山顶观测人员住宿条件进行了升级改造,对观测场点进行了规范化维护,正式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马啣山多年冻土与环境科学观测基地。
李吉均院士一行与我所科研人员合影
上世纪80年代,李吉均院士对马啣山地区冰川遗迹、冰缘地貌环境进行过多次深入的考察,首次确认了陡林沟冰川遗迹,并与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2014年9月18日,80岁高龄的李吉均院士在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张廷军教授及部分教师的陪同下,再次登顶马啣山,视察了我所的多年冻土观测基地,对我所选择马啣山作为多年冻土长期观测基地给予充分的肯定。李吉均院士和张廷军院长一行同时考察了马啣山的植被、流域水文、夷平面、古冰川遗迹及冰缘地貌,并希望与我所合作,把马啣山多年冻土观测基地建设成为一个兰州大学本科生、研究生教育的野外教学、实习和科研综合平台。我所有关科研人员就马啣山多年冻土特征、分布范围及监测内容向李院士一行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陪同李院士考察了陡林沟冰川遗迹。
李吉均院士向科研人员讲解古冰川遗迹分布位置
李吉均院士夫妇与张廷军院长在山顶合影
附件下载: